《入行論》第六品第六十二偈頌:
謂謗令他疑,故我嗔謗者;如是何不嗔,誹謗他人者?

       別人誹謗我們,我們會生氣。
       生氣的時候好像自己很有道理、很有修行的樣子:“(別人)誹謗(我),我有道理生氣:因為別人誹謗我,他就造了惡業。”他誹謗我,被別人聽到,會破壞很多人對我的信心,很多人會生起懷疑我等等的煩惱,所以我應該對誹謗我的人生氣,因為我很有理由生氣。
       什麼理由呢?他誹謗我,會讓很多人起煩惱、讓很多人造惡業,我不願意讓這麼多人內心起煩惱、造惡業,為這個理由。這是六十二偈前面兩句的意思。
       “謂謗令他疑”意思是人家誹謗我,會造成很多其他人對我懷疑、讓很多人內心起煩惱。因此,“故我嗔謗者”,對誹謗我的人,我會嗔、會生氣。
       似乎生氣很有理由,好像理由與造善業有關係、跟修行有聯繫。實際上不是理由,只是藉口。以此理由生氣的話,人家對其他人誹謗的時候,也應該生氣,因為對別人誹謗,誹謗者也一樣會造惡業,因為他會讓更多人起煩惱。
       比如我非常不喜歡某甲,某乙來誹謗某甲,我們會高興還是會生氣?應該不會生氣吧,可能大部分人都會高興。誹謗我們仇恨的人,我們會高興。
       而按以上理由的邏輯做推理,我們也要生氣,因為某乙誹謗某甲的時候,同樣會破壞很多人對某甲的信心,對某甲起懷疑、起煩惱,導致很多人造惡業。
       別人誹謗我的仇人,誹謗者讓很多人的內心起煩惱,所以我也應該要生氣,因為不能接受“這麼多人心裡起煩惱” 。但是那個時候我們都不生氣啊,有時還會高興。別人誹謗我們的仇人,有時候我們是不管的。
       “如是何不嗔,誹謗他人者?”對誹謗他人者,我們為什麼不生嗔心?別人誹謗我們最仇恨的人,對誹謗者,我們為什麼不生起嗔恨心呢?“如是何不嗔,誹謗他人者?”,我們應該生氣,前述不生氣的理由是不成立的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~出處《雪歌仁寶齊》微信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