鑒於弟子們已長時間研習廣大的經教,若無法歸納關要而實修,誠屬莫大憾事。故師長決定講授噶當派修行關鍵法要-修心三頌:《修心七義》、《修心八頌》、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。如上所述,已學習廣教後,應當掌握修行關要,並確實於生活中調伏自心,否則將如「畫餅充飢」、「說食數寶」般,即便聽了很多佛法,仍放任心續中煩惱生起而造業,終將於臨終時生大憂悔而為時已晚;故聞思佛法後終究應實踐調伏自心.修心。
§§《修心七義》§§
由噶當派祖師恰卡瓦-耶喜多傑著作。主要內容為「大乘菩提心實修綱要之七項修心次第」。
從前行的暇滿、死亡等出離心為基礎,再生起冤親平等心,並視一切有情如母般,而生起自他交換取捨法之菩提心,以此為基礎,並恆常實踐利他行。
§§《修心八頌》§§
作者為噶當派大師朗日塘巴。內容為:「八偈頌總攝菩薩行持心要」。如愛他勝己、視仇如寶…觀空如幻等。對已能深入菩薩願行的之行者而言,應實踐將種種的逆緣轉成道用,降伏自心。
§§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§§
作者為無著賢菩薩,分五大修學次第:
一、出離輪迴、二、發菩提心、三、破我執、四、般若智慧、五、菩薩行願。或許有人生疑:
既然已生必有死,死亡的終點都一樣,修與不修,沒有差別。——雖然死亡是無可避免,然生命會延續,生時心調伏與未調伏二者差距極大。如《本事經》中云:「不調伏死,沈沒無量生死苦海;調伏而死,超度無量生死苦海。」又《金剛經》篇首宗旨,須菩提請問佛:「如來善護念諸菩薩,善付囑諸菩薩。世尊!善男子、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應云何住?云何降伏其心?…」是故,無論爲自身未來的離苦得樂與否?抑或發菩提心欲度化如母有情,都必須盡可能地降伏自心(修心)!所謂:「一切教言攝為一,即於自心善調伏!」
●主講:洛桑‧卻佩格西
●時間:2025年5月10日起,每週六下午14:30-16:30
詳細上課時間請瀏覽<每月課程與異動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