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乘經莊嚴論》是《慈氏五論》之一,從唯識觀點闡述菩薩行者該如何修學一切菩薩道,因此為實修教授的《菩提道次第論》廣泛引用。

 

主講:洛桑‧卻佩格西
翻譯:札西老師
時間:2025年7月17日起,每周四 09:30-11:30

本課程進行中,詳細上課時間請瀏覽  <每月課程與異動>

       《阿毘達磨俱舍論》梵名曰Abhidharma-kośa-śāstra,漢譯全名爲「對法藏論」。本論著者為「二聖六莊嚴」讚頌中,被讚譽為”智者第二娑婆善稱揚”--有著第二佛稱號的印度那爛陀寺大學者世親阿闍梨。

       於4~5世紀的印度,由於世親菩薩聰慧辯才無礙,不僅在那爛陀寺教導弟子無數,更與外道學者的辯駁中,令轉入佛門興盛教法。

       雖「對法藏論」主要闡述印度四宗派中,聲聞一切有部及經部的見行,然於大小乘共通所知有法的論述中,於所斷的雜染法和對治的清淨法,有極其清晰的講述,亦是學子此後進入大乘中觀波羅密多很重要的學習關要。

主講:洛桑‧卻佩格西
翻譯:札西老師
時間:2022年4月7日起,每周四9:30-11:30

本課程已圓滿,相關音檔請瀏覽<道次世界網站>

 

       龍樹菩薩(150-約250)的《中觀根本慧論》(簡稱《中論》)是大乘思想的根本論著,也可說中觀哲學是由此論而展開的,是系統性的將龐大的般若經之理論與實踐整理解說之大作。性空緣起的見解是實踐大乘佛教的最最重點,有如大動脈。
       宗大師(1357-1419)一生寫過很多的論著。1407-08年宗大師於色拉卻頂寺應大學者及弟子們的勸請下,寫下《中觀根本慧論》之註釋《正理海》。
       宗大師於《正理海》中對於《中論》的偈頌一一做了仔細的註釋,其特色為:一、以詳細的科判整理出《中論》全27章的架構及各章所論述的議題,可整體了解整個《中論》根本頌;二、文中數數引用佛護、月稱及清辨論師之註釋;三、除偈頌之註釋外,更揭示了宗大師所承許之中觀應成派觀點。
尤以第三點是宗大師之獨創之思想精華,讓此後的學僧能對龍樹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。
       本課程仁波切將以宗大師的中論釋《正理海》為主,講授《中觀根本慧論》之精華,擷取精要讓學習者得以一窺中觀見之心髓。
 
時間:2021年1月12日(二)起,每周二晚上7:30-9:00
 
本課程進行中,詳細上課時間請參閱<每月課程與異動>
 

       佛說法49年,全部精義實匯歸於般若大海,《中論》為渡般若之慈航,《入中論》乃《中論》之階梯。總其要旨在成立一切法無自性,建立緣起。惟文義幽邃,極難通達!
       宗喀巴大師從而疏之,顯彼密意。全論以十波羅蜜配釋十地,充份顯示出此教授內容之齊備完整、深廣詳實。

主講:雪歌仁波切
時間:2025年5月07日起,每周三早上9:30-11:30   
 

詳細上課時間請瀏覽<每月課程與異動>

仁波切應弟子所請,講說彌勒菩薩之《辯中邊論》。辯中邊,以唯識顯了處中二邊能緣所緣義,正辯離初後邊中道法,是深密廣大義,斷煩惱所知障。誠請十方到場諦聽仁波切開示。
 

主講:雪歌仁波切
時間:2024年11月9日起:每周六11:30-12:00 (廣論毘婆舍那課後)     
地點:四諦講修佛學會

詳細上課時間,請參閱   <當月課程表> 

本論為獅子賢論師為《現觀莊嚴論》所作之釋論。

主講:洛桑卻佩格西
翻譯:札西老師
時間:2022年12月4日起,每周日早上9:30-11:30
 
本課程進行中,詳細上課日期請參照「當月課程與異動」